加大农村地区金融教育与能力建设力度是确保金融扶贫成效的关键
09/22/2017
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获得性和使用率是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考量
今天,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CFDFE)、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CAFI,以下简称“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与Visa公司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首份《连片扶贫区农村居民金融能力现状分析报告 (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推动普惠金融是政府、金融服务机构和金融教育机构的共同责任,加大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教育与能力建设力度是确保金融扶贫成效的关键,而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覆盖率、可获得性和使用率则是有效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实现普惠金融的基础。
本《报告》1对中国农村用户的金融能力进行了界定与分析。《报告》指出,金融能力是指通过接受金融教育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通过个人内化形成一定的金融素养,继而展示出适宜的金融行为,最终具备获得金融福利的能力。影响消费者金融能力的因素既有消费者自身的经济实力、金融素养、对金融服务的态度与需求等内部因素,也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信用环境等外部因素。
《报告》发现,相对金融基础设施而言,贫困片区、特别是贫困农户的金融能力偏低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对金融工具的可使用性和对透过有效融资,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的意识和能力都显得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扶贫的效果,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金融能力应从金融教育入手,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为本次在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区及周边贫困县开展基线调查的战略合作伙伴,Visa深入参与了这一调查研究工作2,提供了资金与智力支持。Visa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表示:“作为世界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支持和推动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我们的承诺,也是Visa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们的业务模式又赋予了我们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中独特的价值。当前,普惠金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政府、企业和民间的社会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他们需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性,让普惠金融的红利惠及更多地区更多的人。本次基线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帮助我们从需求端更精准地了解了农村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使用现状和需求,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工作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提升金融服务的使用率和可获得性,有效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的实现
融资能力和决策是农民扩大生产、平衡当前与未来生活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能否合理选择并使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衡量农民金融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农民融资能力的高低既取决于农民个人的内在因素,如金融知识、技能、偏好和态度等内,也取决于外在因素,特别是金融基础设施的覆盖和融资渠道等。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农民一直面临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在融资渠道选择上,有融资需求的受访者中希望通过银行进行融资的达到近53%,然而,去年在银行申请过贷款的受访者中,有近42%的人表示审核未获通过,究其原因,有效抵押不足(33%)和担保不足(37%)是农民申请银行贷款未获得审批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待提升。
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使用正规金融服务的原因还在于自身金融素养偏低,对正规金融服务认识不足,部分人群存在排斥心态。例如,金融能力的缺乏导致了银行卡持有率和使用率的差距,有近92%受访者承认,他们使用现金是因为习惯的原因。
政府采用电子化方式发放行政性补贴大幅提升了贫困地区银行账户的持有率,但后续使用有待激活
《报告》指出,政府对农户财政性补贴发放方式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进程。过去农民获得政府补贴的方式是现金,采用银行卡方式发放政府补贴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基础得到了提升。调查显示,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发放政府到个人(Government to Person,简称G2P)的财政性补贴不仅有助于提升补贴发放的效率和透明度,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地区农村低净值人群为获取补贴而耗费的成本,为其生活带来更大便利。他们不用再在特定的时间奔赴补贴发放的地点,不必排队,更不用填写任何表格。这样的举措对于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来说尤其关键。
此外,G2P补贴发放的电子化有助于识别未被金融服务所覆盖的人群,并将其通过开通银行账户,带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来。调研发现,G2P补贴发放的电子化大幅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银行账户的持有率。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668位接受政府补贴的受访者中,有近80%的人表示为接收补贴而办理的银行卡是其人生中办理的第一张银行卡。
然而,调查也发现,补贴卡的后续使用仍有待激活。《报告》指出,近87%的补贴接受者在收到补贴后选择取现,其余的人都选择存在卡上(12.72%),几乎没有人选择转账(0.15%)。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现金使用更便捷(57%),另一方面是急需用钱 (38%)。此外,还存在担心银行卡账户不安全的情况(3.71%)和不知道可以将补贴继续保留在银行卡上(1.25%) 。值得注意的是,近7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G2P补贴卡可以获取其他金融服务,在使用G2P补贴卡办理的金融业务中,使用最多的依次为储蓄、转账和缴费。
上述发现反映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G2P补贴卡及正规金融服务的认识仍有待提升,对现金的偏好仍非常普遍。同时也应注意,G2P补贴卡的后续使用也会受到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银行卡受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孙杰光教授表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知识的掌握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金融教育是获取金融能力的前提、内在因素,对金融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金融教育对于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技能以及提升金融素养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要从福利模式转型到能力模式,通过金融教育提高其金融能力,从而确保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红利。”
加大金融教育的力度是提升农民金融能力建设的关键
《报告》发现,与金融基础设施相比,农村地区农民用户金融能力缺乏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乡镇,银行卡的持有率与使用率不成正比,呈现出持有率高、使用率低的状况,仍然有92%的人因为习惯原因使用现金。在手机普及率高达92%、智能手机持有率达50%的情况下,手机应用大多还局限在通讯功能,只有11%的人使用过基于手机端的金融服务。
《报告》指出,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和工具的高覆盖率、低使用率的现象,可归结于农村消费群体缺乏金融能力,而金融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知识的传播途径不足,农户对可获得的金融服务的意识薄弱,部分农户对金融服务存在排斥和不信任的现象,对可利用的金融产品和技术工具缺乏知识和使用技能。因此,加大金融培训力度,激发农民学习金融知识的愿望,培养他们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性的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调查还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偏低,金融教育供给不足,但他们提高金融能力的意愿比较强烈。《报告》得出结论,金融服务提供方(如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是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知识的三大主体,但三大主体的参与度有较大差距。分析显示,金融机构是主要的供给主体,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在金融教育方面的参与相对较少。155名参加过金融教育培训的受访者中,78%的受访者的培训是由金融服务提供方(包括银行、农信社、小贷公司)组织的,18.7%的受访者的培训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12.9%的受访者的培训是由专业教育机构组织的。此外,农民获取金融知识的渠道主要以观看电视和阅读传单为主。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参加金融培训,接近12%的受访者需要视具体培训内容和自己的时间安排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参加培训。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杨子强理事长表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地看到,要顺利推进扶贫工作,实现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金融教育要先行。金融教育要与金融服务指导相结合,要以农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传授金融知识和应用技能,切实帮助他们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和使用能力。因此,打造农村金融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提升农村居民金融能力的关键,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精准扶贫、实现普惠金融的基础。”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博士表示: “贫困片区应加大对普惠金融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建设的力度,提升农村人口的金融素养并促进其金融行为的转变,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提供方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水平,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同时,还要整合资源并发挥地方政府的协调作用,积极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此外,金融知识的普及应与金融态度、行为和技能的转变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Visa公司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及中和农信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教育试点项目,正是将金融知识的提供与金融服务使用的场景相结合典范,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为的转变,提升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使用率。”
《报告》最后指出,在所有参与方推进金融扶贫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进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政府可发挥引导与协调作用,投入建立更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并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
1 据悉,在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长春中心支行、兴安盟中心支行等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下,吉林省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分别于2016年6月赴吉林8县和2017年6月赴黑龙江及内蒙古11县农村地区,开展了基于需求端的基线调研 (baseline research), 共选取了3010个样本,包括农户个人和家庭。其中内蒙古和黑龙江共选取了1752个样本,吉林1258个,旨在通过调研,了解样本地区的农户在融资、数字账户与支付、家庭日常金融管理与决策和金融教育等方面的现状,并针对问题,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战略的实施,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
2 据了解,为响应中国政府扶贫攻坚号召,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与Visa公司于2016年7月共同在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区及周边贫困县启动了 “中国普惠金融教育‘金惠工程’国际示范区项目”。该项目覆盖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33个国家级贫困县,目标是在三年内惠及500万农村人口。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等教育活动,希望有效提升片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推动乡镇领导干部和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从而全方位、系统性地推动该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关于 Visa
Visa 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V)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我们的使命是透过最创新、可靠和安全的支付网络连接世界,促使消费者、企业和经济活动蓬勃发展。我们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支付处理网络 VisaNet, 确保世界各地的支付运作安全可靠。VisaNet 每秒可处理的交易超过 65,000 笔。Visa 对创新的坚持不懈是万物互联时代商业发展的催化剂,亦是每个人及每个市场实现无现金未来梦想的重要推动力。当 世界由模拟向数字时代演变之际,Visa 正运用我们的品牌、产品、人才、网络和规模重新塑造商业的未来。 如欲查询更多信息,请访问: usa.visa.com/aboutvisa, visacorporate.tumblr.com and @Vis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