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商品选择的种类以及购物便利, 相较以往,顾客对实体零售店的期望也水涨船高。零售商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方式提升到店体验,吸引顾客走出家门。
来源:‘重新定义亚太地区的物理空间’,Visa 2018
随着电子商务极大提高了商品选择的种类以及购物便利, 相较以往,顾客对实体零售店的期望也水涨船高。零售商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方式提升到店体验,吸引顾客走出家门。
来源:‘重新定义亚太地区的物理空间’,Visa 2018
如果店内摆放的总是同样的商品,消费者就不必急于前往一探究竟。熟悉商品的顾客不会只为了触摸和体验商品而特地跑去实体店。
但当零售商跳出惯常业务,提供独特的服务和体验,就能突然激发客户购物激情。顾客会欣然前往门店,只为获得稍纵即逝、独此一家的体验,——例如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快闪店和一次性的零售装置。体验的瞬时性让顾客不愿意错过新鲜事,促使他们走向商店。
在亚太地区,限时体验的概念已风靡各大现代化商户。城中展览不断,快闪市场和节日层出不穷,吸引年轻人寻找、参加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鲜有趣的活动。
实例: 位于东京的森冈书店只陈列一本书,每周更换书目,激发顾客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频频光顾。
支付机会: 当代快闪店的趋势带动了对移动销售点设备的需求。零售商可以使用移动销售点设备随时随地受理卡片支付,无论是在店内还是街边。
顾客不希望在线上和线下之间选择,他们只在乎能否获得最佳的购物体验。将虚拟世界与零售业结合,可以让实体店购物变得更简单、更具有吸引力。虚拟穿衣镜等利用增强现实 (AR) 技术的沉浸式体验省去不停试穿衣服的麻烦,帮助顾客轻松选出最合适的那一件。店内AR导航指引顾客前往正确的货架,找到想要的商品。在实体店浏览商品的同时,顾客还可以在线查看商品,获得实用信息。线上和线下体验的流畅衔接能够巩固顾客购买的决心。此外,零售商还能利用线上的接触点获得顾客数据,与顾客进行后续互动。
科技让零售体验散发新的光彩。虚拟现实 (VR) 技术让顾客摆脱墙壁的包围,进入另一个空间维度。品牌可以利用这一新的机会,为顾客提供沉浸式体验,丰富感官享受。科技不只是一个炫酷的概念,它需要切实融入消费体验。
实例: 马来西亚的Rift是一家零售空间内的主题公园,打造24个虚拟世界,将VR和现场游乐活动相结合。
支付机会:全渠道支付(如线上下单,线下支付;实地选购,应用支付)和虚拟体验支付(AR/VR环境下的生物特征识别支付)。
社群精神是亚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韩国等国家,人们通常以家庭为决策单位,采取的行动往往反映社群的价值观。在东南亚,“gotong royong”(互助合作)精神成为社会准则,在农村地区尤其如此。
随着社交互动从物理世界向数字领域转移,消费者感到与社群疏离,期待更多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数字时代的年轻人感受更深,因为与老一辈相比,他们没有太多机会加入到现实社群中。他们需要维持社交联系的场所,希望结识固有社交圈之外的朋友。
通过将顾客吸引到同一屋檐下,实体零售店在作为商业交易场所之外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找出哪些店内体验可以转化为社群体验。例如,零售商可以举办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活动,增强顾客的产品体验(例如,杂货店可以组织烹饪课,食材从店内商品中选取)。
除了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零售商还可以思考店面设计如何服务于人际关系建立
实例: 一家规模领先的新加坡银行舍弃传统的工位布局和柜台交易环境,将网点打造为社群化空间,并设有咖啡厅,让顾客和员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支付机会: 在社群化空间中有机会融入流畅无缝的支付技术。
所有品牌名称和商标仅限于识别之用,不表明存在品牌授权或与Visa存在从属关系,其所有权归属各自权利人。